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消亡史( 二 )


乱世避祸,这本就是历代知识分子惯用的生存手法 。远离官场,身处尘世,忘却烦恼 。但很多时候,你不向山走去,山也会朝你走来 。随着司马氏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想起了当初曹操父子一步步逼汉献帝退位的场景,于是也开始招安各路名士,为以后司马氏坐天下,贮备人才 。
然而,卷入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对于身处竹林的“七贤”而言,却未必都是人间幸事了 。
至少对嵇康而言,他是极度痛苦的 。
从前曹氏宗族掌管天下,他好歹也是宗室贵戚一员,虽做不到与统治者同一步伐,但也可以躲在竹林中,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超然世外 。可如今司马氏凌驾曹魏皇族之上,大有篡权之兆,对嵇康这种天下闻名的人才,司马氏是不遗余力要争取的 。
故此,便有本文开篇时钟会拜访嵇康时的误会 。在嵇康看来,自己目前唯一能做的便是逃避,逃到竹林里,以喝大酒、嗑猛药、打铁,自毁形象,逼迫司马氏作出让步 。
而与之交好的阮籍,虽没有嵇康那样的背景,但很显然,打心眼里他赞同嵇康的做法 。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消亡史
文章图片

▲阮籍(210—263) 。
阮籍的父亲阮瑀曾是曹操身边的大笔杆子,颇得曹操器重 。因此,在司马家需要笼络的天下名士中,阮籍也是挂了号的 。
不过,阮籍的逃避并没有像嵇康那么决绝 。他奉行的逃避态度是: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
司马昭为儿子司马炎求取阮家女儿为妻,希望通过联姻笼络阮籍 。阮籍无法强硬拒绝,只能拼命将自己灌醉,天天如此,一醉就是六十天,让前来说亲的媒婆两个月来一句话也说不上 。司马氏与阮氏的联姻无疾而终 。而阮籍既没有当面开罪掌权的司马氏,也没有因此悖逆曹氏皇族 。
试想一个人如果天天喝酒直至醉倒,身体承受的负荷有多大 。但对阮籍而言,身体之醉,抑或是切肤之痛,又如何能抵亡国之悲 。在他所作的《咏怀八十二首》中,常常以琴、鸟等物隐晦地表达自己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不已的情绪: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在那个政治极度高压的时期,阮籍的不决绝,只能让他以借酒消愁的方式继续着“中立”的态度 。
而与嵇康、阮籍相对的其他几人,在面对招安笼络时,则选择了一种积极的态度,支持司马氏夺权 。其中以山涛最具代表性 。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消亡史
文章图片

▲山涛(205—283) 。
相较于嵇康和阮籍,山涛与司马氏的渊源要更加深厚 。说白了,山涛与司马氏就是一家人,山涛的表姑是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 。因此,在面对司马家族对天下名士进行招安时,山涛心理上的抵触要小得多 。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权 。凭着“亲戚关系”,山涛在洛阳拜会司马师 。作为天下的掌权人,司马师也没必要对这位亲戚客气 。于是,在两人第一次会面中,司马师便直截了当地询问山涛:“吕望欲仕邪?”将山涛比作姜太公,看似对山涛很尊重,实际上,是把自己当成了周文王,而且不是周文王去找姜太公出山,是姜太公主动上门来的 。这不免有盛气凌人的感觉 。如果会谈对象换作嵇康,估计两人当场便剑拔弩张了 。
山涛并没有,他是个可以低头的人 。
在他选择与司马氏坦诚合作的那一刻开始,竹林当中“非暴力不合作”的名士精神已离他远去,他势必成为世人口中那个背信弃义之小人 。
其实,无论是嵇康、阮籍还是山涛,他们都明白司马代曹,是时代所趋 。这与当年曹氏父子逼迫汉献帝退位禅让,如出一辙 。

之所以对政斗集团的态度不同,除了与个人背景、情感因素相关之外,也源自竹林名士心中最后的一丝风骨 。
自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经使儒学成了社会的主流文化思想 。儒生构成社会主要知识分子群体,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纷纷离开学堂,进入朝堂,影响着国家的政策实施 。
他们中的很多人,秉承儒家忠君爱国的理念,拥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因此,在面对汉末像曹操这种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时,他们挺身而出,如孔子的后代、曹操的手下大名士孔融,即戳着老板的脊梁骨骂他不忠不孝 。
而对于掌权者而言,无论是几十年前的曹氏还是现在的司马氏,他们要的都不过是能够影响社会风向的士大夫阶层的造势,而非真正的看重他们 。对于不听话的士大夫,曹操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把孔融满门抄斩,以正视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