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分成两半的严复:被误解的“天演”,被铭记的“富强”

狂风起于漂萍之末 , 变革也常常潜伏在日常琐细之中 , 即使是最敏感的人 , 也未必能洞察先机 。1911年9月28日 , 中国历史上并非至关重要的一天 。对严复来说 , 也同样如此 。在这一天的日记中 , 他一如往常一样简单写道:“到禁卫军公所 , 定国乐 。”
国乐即是国歌 。尽管国歌不过是19世纪的新发明 , 乃是民族国家用以制造国族共同体而创造的诸多政治符号之一 , 但到20世纪初 , 国歌俨然已经被世界列国公认为国家必不可少的象征之一 。
遗憾的是 , 与德法等国节奏铿锵的国歌相比 , 中国却从未颁布过正式的国歌 。被当做国歌在外交仪式上使用的国调或是国乐 , 唯有曾纪泽在1883年创造的“圣天子 , 奄有神州 , 声威震五洲”的《华祝歌》 。这首国乐的旋律太过舒缓 , 以至于被一位外国公使在听过之后 , 评论为“声音啴喛 , 令人易倦”——这还是最好的状况 , 有些大清外交官根本不知道《华祝歌》的存在 , 因此 , 在一次觐见荷兰国王时 , 乐队竟然演奏了一首描述女儿埋怨母亲不给讨丈夫的北京民间小调《妈妈好糊涂》 。
直到1910年5月 , 国歌的制定才被正式提上朝廷日程 , 又过了14个月之后 , 礼、学两部才会同军咨处、陆军部、海军部奉旨拟定编制国乐办法 。其中 , 对国乐的旋律已经明确定性“窃以为我国朝会燕餐所用乐章典丽矞皇 , 允宜奉为楷则”——朝廷并不期望创新 , 只愿在沿袭旧日传统的基础上小修小补 。因此 , 当这一任务加诸严复头上时 , 他似乎也对此兴趣缺缺 。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说 , 他完全可以藉此荣膺中国国歌创始人之名 。但严复最终提交的国歌歌词佶屈聱牙 , 引经据典 , 字句之间弥漫着一股故纸堆特有的气味:
“巩金瓯 , 承天帱 , 民物欣凫藻 , 喜同袍 , 清时幸遭 。真熙皞 , 帝国苍穹保 , 天高高 , 海滔滔 。”
如果不加以解说 , 相信大清帝国的绝大多数臣民即使一字一句地听完全部歌词 , 也不会明了个中含义 。他们不会知道自己在这首国歌里被比喻为一群在水藻中嬉戏的鸭子 , 对赶上如此清平盛世感恩戴德 , 载歌载舞 。一如他们不会知道 , 就在严复制定歌词的同时 , 在距离京师一千公里外的武昌 , 一群年轻的革命党人也在制定计划 , 而这个计划的目的 , 恰恰是要彻底倾覆严复在歌词中极尽颂扬的那个承天庇佑、金瓯永固的大清帝国 。
严复|分成两半的严复:被误解的“天演”,被铭记的“富强”
文章图片

《国乐乐章》 , 出自郭则沄《侯官郭氏家集汇刻》 。
12天后 , 10月10日 , 严复在日记中写下了四个大字:
“武昌失守” 。
这一年 , 严复已届耳顺之年 。回顾过去五十九个岁月 , 他已看遍时世变相 。1853年 , 严复出生那年 , 太平天国的战火纵横东南半壁江山 , 他的家乡闽省福州 , 虽然侥幸未遭战祸 , 但烽烟波及 , 官府趁机聚敛 , 依然引起市面骚动 。他或许也对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 皇帝北逃的剧变有所感知 , 在之后的成长岁月中 , 他会意识到发生在童年时代的这场战争 , 对这个国家造成了怎样的冲击 。
正是英法联军自海上入侵 , 让朝廷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 。福州作为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 , 自然首当其冲 。严复14岁时以第一名被马江船政学堂录取 , 由此踏上西学之路 , 因此游历英伦欧陆 。32岁时 , 中法福州海战爆发 , 严复虽然身在天津 , 却得悉家乡惨烈战况 。42岁时 , 甲午战争爆发 , 清廷一败涂地 。三年后 , 戊戌政变 , 六名年轻的维新党人在菜市口被枭首示众 。1900年的庚子国变 , 严复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战火迫在眉睫 , 在天津陷落前夕仓皇出逃 。
虽然经历如此多危殆时刻 , 外敌凭陵、内乱丛生 , 这个衰朽的老大帝国一次次摇摇欲倾 , 却又在狂风巨浪的震荡后奇迹般地一次次脱困幸存 。恍若真如严复在歌词中所描述的那样“真熙皞 , 帝国苍穹保 , 天高高 , 海滔滔” 。因此 , 严复似乎没有理由不相信 , 他作为国民所生活、熟悉 , 作为臣子所供职、侍奉的大清帝国依然能挺过这次危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