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恩铭|党的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

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简史》第12页
【邓恩铭|党的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参加会议(指党的一大)的代表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 。——《中国共产党简史》第13页
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和工人运动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是党的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也是山东党组织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者之一 。1931年4月5日,他被国民党枪杀于济南,年仅30岁 。
“志在苍生,不顾安危” 。1901年1月5日,邓恩铭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水浦寨的水族家庭 。他自幼聪明伶俐,读书期间,受到老师高梓仲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对民间疾苦和社会不平非常关切 。有一次他唱道:“种田之人吃不饱,纺纱之人穿不好 。坐轿之人唱高调,抬轿之人满地跑 。”1915年6月,反日讨袁爱国运动波及荔波,思想进步的邓恩铭带领同学走上街头演讲,反对卖国的“二十一条”,开展抵制日货的运动 。一次演讲时,他将自己用的日本货——袜卡子当众烧毁,以表达抵制日货的决心 。
1917年秋,临近高小毕业的邓恩铭给远在山东任县官的叔父黄泽沛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表达了自己想继续求学的强烈愿望,请求叔父予以资助 。黄泽沛慨然应允 。
离开故乡,邓恩铭咏诗辞行:“南雁北飞,去不思归 。志在苍生,不顾安危 。生不足惜,死不足悲 。头颅热血,不朽永垂 。”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1918年,邓恩铭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 。1919年,由于山东问题而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邓恩铭积极参与其中,很快成为一名活跃分子 。1920年10月,他在《灾民号》刊物上发表《灾民的我见》,指出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并号召穷苦同胞团结起来一起斗争 。运动中,邓恩铭结识了一批学生运动的中坚,如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王尽美等人,并和他们结成亲密的革命战友 。
五四运动后,济南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方热土 。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一起研究、探讨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山东最早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秋,邓恩铭等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传播 。11月,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人组织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1921年春,在上海、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影响和帮助下,王尽美、邓恩铭等人成立了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年仅20岁的邓恩铭与王尽美一同出席了党的一大 。董必武后来曾赋诗一首,回忆王尽美和邓恩铭:“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
“不能不算是难能可贵” 。党正式成立后,邓恩铭积极投身于山东党组织的创建、领导开展山东工人运动 。1922年8月,邓恩铭首次到淄博开展工作 。在邓恩铭等人的不懈努力下,1924年7月建立中共淄博支部,成为山东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 。
1923年,邓恩铭受济南党组织派遣,到青岛筹建党团组织,青岛成为他在建党后从事革命工作时间最长的地区 。邓恩铭创建了青岛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5年2月,中共青岛支部成立,邓恩铭任书记 。
邓恩铭经过调查分析,决定将工作重点放在青岛最大的工厂——四方机厂,因为这里的工人斗争性较强,并有固定组织圣诞会 。邓恩铭介绍圣诞会会长郭恒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通过郭恒祥加紧对圣诞会的改造,使之从带有迷信色彩的行会变成现代工会性质的组织 。1925年2月,邓恩铭领导了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 。在四方机厂工会的基础上,宣告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 。对此盛事,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邓中夏赞扬该会“在中国工人阶级大受打压后,居然能起来组织工会,会员发展到一千五百余人,不能不算是难能可贵” 。
4月,在邓恩铭的组织、影响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举行了三次同盟大罢工,罢工工人达到18000余人 。邓恩铭亲自起草了《青岛大康纱厂全体工人泣告书》,为罢工工人呐喊助威 。在运动中,邓恩铭被反动当局逮捕驱逐出青岛 。之后,他又秘密潜回青岛,继续领导工人运动 。5月29日,反动当局镇压工人运动,制造了青岛惨案 。第二天,英帝国主义在上海屠杀示威游行学生和市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因五卅惨案是在青岛惨案第二天发生的,史称“青沪惨案” 。“青沪惨案”的发生激起了席卷全国的五卅反帝风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