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殿建筑|八大作——故宫生命力不朽的传承密码

北京故宫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 它初步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 , 至今已经历600余年的风风雨雨 。故宫能数百年如新地矗立在北京城的中央 , 始终保持其华贵精美、壮丽辉煌的建筑特色 , 离不开不间断地维修改建 。也正因如此 ,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 , 故宫汇集了历代宫殿建筑技艺之大成 , 成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
古代宫殿建筑|八大作——故宫生命力不朽的传承密码
文章图片

在建造维修故宫建筑的过程中 ,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的宫室古建筑营造技艺 ,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八大作” , 它也是故宫延续生命力的建筑密码 。所谓 , “瓦木石扎土 , 油漆彩画糊” 。“八大作”由瓦作、木作、石作、搭材作(棚架等)、土作、油作、彩画作和裱糊作(窗户等)这8项组成 , 又称“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 。这些技艺对于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古建筑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
历史
明代洪武年间 , 南京紫禁城初建时曾征集工匠20余万户 , 多为吴匠(江南工匠统称) 。因此 , 形成了以江浙地区建筑传统为基础的官式建筑做法 。后来 , 永乐皇帝迁都北京 , 营造北京故宫时 , 在大规模征用北匠的同时“凡天下绝艺皆征” , 在全国征集约30万工匠及数百万各地民工为役作 , 大批吴匠也在征募范围之内 。如此一来 , 北京故宫的营造在秉承江南传统官式建筑做法的基础上吸纳了北方地区建筑传统的特点 , 成为融合南北建筑做法为一身的北方官式建筑 。这也是北京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初始 。
到了雍正十二年(1734年) , 由工部颁布的《工程作法》中 , 对清代各种房屋工程的规矩流程细节 , 分别从名称、做法、用工、用料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 。因此 , 此时的官式建筑营造技艺体系已经相当完备 , 并且形成较为成熟的规矩定式 。
到了清代晚期 , 营造业已经形成了以“八大作”为核心的一套建筑体系并一直沿用至今 。
古代宫殿建筑|八大作——故宫生命力不朽的传承密码
文章图片

简述
“八大作”庞杂精深 , 可细分出几百项不同工艺 , 从材料到手工 , 都有严格规定 , 是故宫古建筑营造最重要的部分 , 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木作
木作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 。
大木作主要是指木构建筑最基本的构造体系 , 规格多样 , 大部分都是预先加工制作 , 再运到现场组装 , 所有构件之间通过榫卯连接 , 十分牢固 。在宫殿建筑木构架中 ,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屋檐下的斗拱 。斗拱最初是梁、柱之间的过渡层 , 用来把屋顶的负荷均匀地传到立柱上 , 不过现在它的力学作用逐渐削弱 , 装饰作用逐渐增强 。故宫内各色各样的斗拱数不胜数 , 极具美感 。
小木作主要负责室内外装修 , 包括制作精美的落地花罩、隔扇门窗等 。在故宫里面 , 大大小小的宫殿各有独特的室内装修 , 不仅材料极为丰富庞杂 , 工艺也因此更加繁复、细腻 。
古代宫殿建筑|八大作——故宫生命力不朽的传承密码
文章图片

木作是建筑营造中最重要的一个种类 , 成就了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的地位 。而木工更有着“百艺之首”的美誉 。
瓦作
瓦作工艺主要体现在古建筑的地面、墙面、屋顶这三个部分 。
大体内容分为砌砖墙、屋顶苫背、墁砖地面、墙垣抹饰、刷浆以及雕砖和工前的抄平放线等 。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金砖铺地 。金砖通常铺墁在等级较高的殿宇内 。它并非由黄金制成 , 属于钦工物料 , 民间不得使用 。据古籍《金砖墁地》记载 , 金砖是在苏州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 , 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 。又因制成后要运至北京的京仓 , 以供皇宫专用 , 故又有“京砖”之称 。
此外 , 最不起眼的“灰”的使用也是相当讲究 。在瓦作中 , 处处用灰、处处不同 。虽然主要材料都是石灰 , 但瓦作口诀中却有“九浆十八灰”的细分 , 区别了各种灰、浆的配制和适用范围 , 足以道明用“灰”技艺的复杂 。

推荐阅读